導語
8月27日,湖南衛視原創科技欄目《我是未來》邀請干細胞領域大咖、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院長裴端卿教授等嘉賓,聚焦干細胞技術的發展及應用,為大家帶來了一次生動趣味的生命科學知識科普。節目中,裴端卿教授以科學為依據再次肯定了臍帶血的應用價值,著名主持人張紹剛更是表示已經為孩子存儲了臍帶血,用這份“生命的種子”保障孩子的生命健康。
臍帶血上電視了!
保存臍帶血是否有作用?
現任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院長、我國干細胞領域著名專家、2015年度十大科技創新人物、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裴端卿教授肯定地告訴您:臍帶血中確實存在造血干細胞,并應用于臨床治療疾病,是切實可行的造血干細胞的來源。

在湖南衛視原創科技欄目《我是未來》節目現場,主持人張紹剛也爆料,他在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已經為孩子采集保存了臍帶血,為孩子的健康留存一個備份,防患于未然。其實,明星為孩子儲存造血干細胞已經屢見不鮮。

2005年,小S代言臍帶血廣告,并未孩子儲存臍帶血以備不時之需,使向來被人們視作“廢物”的臍帶血突然間鮮活了起來。
2007年,張柏芝剖腹誕下六磅半的兒子Lucas,更決定效法羅嘉良、張兆輝和劉小慧等儲存于臍帶血,為這個兒子健康,做好預防措施。
2010年,奧運冠軍杜麗做出了“金牌”選擇,在生產時將一生唯一一次采集機會抓住,為孩子儲存臍帶血。
2013年,拳王鄒市明的老婆冉瑩穎為二兒子儲存了臍帶血。對她來說,儲存臍帶血的意義還在于預防鄒市明患帕金森病以便做治療。
全球臍帶血移植超過4萬例
新生兒臍帶血內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細胞,它不僅能夠增殖分化成紅細胞,還可以增殖分化成淋巴細胞,參與人體免疫調節。也因此,臍帶血在治療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瘤、再生障礙性貧血、重癥放射病、重型地中海貧血等疾病的治療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早在1988年,法國巴黎圣路易醫院對1名范可尼貧血患兒進行HLA相合的同胞臍帶血移植獲得成功。1990年美國成功完成第一例白血病童手足間的臍帶血干細胞移植。1999年世界上首例自體臍帶血移植成功治愈一名患有神經母細胞瘤的巴西小女孩。2009年,北京市兒童醫院為一位小患者用自體臍帶血移植進行了神經母細胞瘤的治療,這也是我國第一例使用自體臍帶血治療成功的病例。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已成功移植臍帶血造血干細胞超4萬例。

干細胞將為人類造福
正如臍帶血造血干細胞一樣,隨著科技的發展,干細胞正在人類抵御疾病、延緩衰老的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節目中,裴端卿教授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向大家著重介紹了什么是干細胞,干細胞的作用以及未來能給人類帶來哪些前所未有的變化。

他表示,“每一個人都是由細胞構成的,每個人身上應該有幾十萬億甚至上百萬億的細胞,而這些細胞都來源于一個細胞就是受精卵,也是人體的第一個干細胞?!彼^干細胞,就是一類具有自我復制能力的多潛能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具有再生人體各種組織器官的潛在功能,醫學界稱為“萬用細胞”。例如:臍帶血造血干細胞、間充質干細胞、脂肪干細胞等都屬于干細胞范疇。
對于生命的渴望是推動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強大動力,隨著科學界對于干細胞領域的深入研究,未來干細胞在治療疾病與健康保障方面將有更大的作為。儲存臍帶血的意義也將呈幾何時增長。
給孩子就要是最好的!